几日之后,吴幼薇通知的粮商,陆续来到天台。

  先去见了杜蘅。

  杜蘅让他们先按兵不动。

  等到粮食都备齐了之后,一起往市面上销售。

  一石只卖四贯,一时之间,引起全郡百姓的哄抢。

  天台本地的六大粮商坐不住了,又坐在一起商议。

  “这么短的时间,哪来这么多的粮食?”

  “我都打听过了,是从临安、嘉兴等地运过来的。”

  “就卖四贯一石,这能挣几个钱?”

  “就是,天台现在无数的流民,粮价哪能这么低呢?”

  “朱兄,现在怎么办?”其余五人都把目光看向姓朱的胖子。

  号称笑面虎的胖子,此刻没了笑脸,也显得十分慎重,说道:“我估计是杜蘅的诡计,想让咱们把粮食低价抛售出去,先等几天看看。”

  这边杜蘅跟吴幼薇也在商议,毕竟从外地运粮食过来,路上会有一些耗损,光是这么低的价格,一般粮商都不愿意做。

  所以需要本地的粮商出马,才能真正解决燃眉之急。

  永嘉正在打仗,无数流民涌入天台,人多粮少,粮价自然上涨,但粮价一涨,底层的百姓就吃不上饭,这会导致更多的难民。

  战争的影响就是如此之大。

  “粮食还够几天的?”

  “路途遥远,一次性运输也不可能运太多,我们这次带来的粮食,本来预计能卖十天,但没想到天台这么多难民,按眼下的情况看,最多只能支撑三天。”吴幼薇叫来的一个粮商回答。

  另外一个粮商也说:“我这边也只能三天。”

  “我这边可以坚持五天。”

  “我最多也就五天。”

  吴幼薇对他们说:“继续运粮,差价以后由我们香料行给你们补上。”

  带头的粮商拱手道:“吴小姐,你说这话太见外了,何况还是在帮钦差大臣做事,这是我们的荣幸,我们必将鼎力支持。”

  这些粮商脑袋瓜比较灵光,知道抱住杜蘅这条大腿,以后想去金陵或者广陵做生意,那么就等于有了靠山。

  金陵和广陵是大梁两大都市,在那里做生意,比在任何一处地方都强。

  杜蘅笑着看向几个粮商,说道:“我先替天台百姓谢谢诸位。”

  “钦差言重了,我们也是大梁的子民,也想为大梁尽一份力。”

  杜蘅知道商人逐利的本性,他们这些话多少有些水分,但总算客观上是帮了忙,他也有所表示:“既然你们都是京城香料行的朋友,那也是我杜蘅的朋友,不瞒各位,我手中也有一些产业,说不定未来还有合作的可能。”

  众人大喜:“希望钦差大臣多多提携。”

  杜蘅点了点头,继续说:“从明天起,每天粮价降一百文。”

  “啊,要降价啊?”

  四贯其实利润已经很薄了,毕竟粮食都是长途跋涉运过来的,需要算上损耗和运输成本。

  本地的粮食一石三贯都有利润,但外地的粮食运输过来,四贯也很少赚。

  现在降价,就等于让他们亏本。

  杜蘅笑了笑,说:“每天降价,才能逼出本地的六大粮商出粮,他们每个人手里,我估计都有上百万石的粮食,只要他们的粮食一出,才能缓解天台眼下的局面。”

  吴幼薇冰雪聪明,马上就能明白杜蘅的意思,说道:“几位都按钦差的意思去办,只要降三五日,买粮的人就会越来越少,倒是你们的压力也会减少很多。”

  如果每日降价,急的是卖家,他们不能等着商品越来越贱。

  而买家则会持观望的态度,手里已经有粮吃了,就会等一等,看看还会不会降,总归要等价格最低的时候入手。

  谁也不想买贵了。

  现在的情况是粮价越来越贵,除了六大粮商之外,还有很多小的粮商,他们都在屯粮。

  人们不知道这仗要打多久,手里有钱的人,也在疯狂的买粮,怕粮不够吃。

  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搬迁了,怕战火蔓延到天台。

  只有让粮价降下来,人们才不会如此不节制的买粮,而买粮的人少了,才能真正实现粮价下降。

  这是一个循环。

  几人都明白了杜蘅和吴幼薇的意思,纷纷表示赞同。

  送佛送到西,他们已经决定帮忙了,现在突然退出,前面的功劳就白费了,谁也不肯这么干。

  ……

  第二天粮价到了三贯九百钱一石。

  第三天就是三贯八百一石。

  到了第四天三贯七百,同时黄郡守让人贴出告示,就说钦差大臣已经从各处调粮过来,现在天台的粮食足够全城百姓吃一年的,让大家不要慌不要乱。

  果然,买粮的人渐渐减少,只有那些真正需要粮食的人,才会购买。

  一些小的粮商,已经有人开始陆续降价。

  六大粮商瞬间慌了起来,坐在朱胖子家里愁眉不展。

  “朱兄,告示看了吗?杜蘅是钦差大臣,权限很大,他一句话就能从各地调粮。”

  “我看粮价明天还得降,再往下降就亏了。”

  “今天米市都没什么人买粮了,咱们要是不卖,囤的那些粮食真的要留着发霉了。”

  “很多小的粮商已经按捺不住,开始陆续外出出粮了。”

  朱胖子心里开始动摇起来,说道:“要不……明日再去找找钦差大臣?他们之前答应四贯一石。”

  次日,粮价又降了一百文。

  六大粮商终于坐不住了,纷纷来到郡守衙门。

  黄郡守带着他们去见杜蘅。

  杜蘅这些天都住在内衙,黄郡守带着他们去了东跨院。

  刚到院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了杜蘅爽朗的笑声:“哈哈哈,看来这次天台的饥荒无忧矣,虞州这次夏收颇丰,百万粮食不日就到。”

  “小人从嘉兴的五十万石粮食,正在来的路上。”

  “多谢几位兄弟,我杜蘅不会忘了你们,洪兄这次居功甚伟,每日都有十万石粮食送到,来,我敬你们一杯。”

  院门口的六大粮商听了这话,脸色都是不由一变,不愧是钦差大臣,短时间之内,已经调来了这么些粮食。

  他们手中的粮食再不出手,就真的要囤着发霉了。

  dengbi dmxsw qqxsw yifan

  shuyue epzw qqwxw xsguan

  xs007 zhuike readw 23zw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灵龙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抄家后,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,抄家后,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最新章节,抄家后,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 freexs.org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